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综合体育 > 正文

深圳晚报:文化深圳大运让我们充满自信

2011年08月16日09:49深圳晚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深圳晚报:文化深圳大运让我们充满自信

文化深圳让我们充满自信

■ 深圳晚报评论员 刘诤

大运会是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的体育赛事,但因为参赛队员身份的特殊,相较于各项专业赛事以及奥运会等体育赛事,她的竞技意味最弱,享受赛事比争金夺银更加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运会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欢乐和交流的盛会,这其中有体育的交流,也有文化的交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对深圳的“敦煌艺术展”赞不绝口;在深圳博物馆,法国女孩玛丽莲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折服;在观澜版画村,琳琅满目的艺术品让其流连忘返;在龙岗爱联社区,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让外国友人咋舌不已……

一个个细节都可以表明,“文化沙漠”这个称谓对于深圳来说,早已是一个过去。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官员和观众没有成见,他们只相信自己眼睛看见的,自己耳朵听见的,自己亲身所感受到的。

在大运期间,深圳的博物馆、美术馆都自发精心准备了最富特色的展览,“大运演出季”等活动也应运而生,而来自民间的各式各样文艺活动精彩纷呈。这些来自官方的、民间的文化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展示着最本真的深圳文化。

当然,这些文艺活动反映的只是深圳文化的一面,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显示在方方面面。在开幕式上,深圳留给世界一个“简洁、绿色、低碳、活力”的印象,同时向世人宣布,深圳大运会所彰显的,除了青春的气息,还有文化的气息。这本身就是一种自信的体现。

深圳拥有这样自信的底气。

2003年,当深圳市提出“文化立市”这个战略的时候,深圳的城市发展已经走上一条内外兼修稳健发展的道路。因为文化才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居民幸福感的主要来源之一。

今年成交量突破1200亿元的第七届文博会落幕不久,再过几个月,我们就将迎来第12个读书月。再加上“创意12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社区文化艺术节,外来青工文化节等深圳市民耳熟能详的文化品牌,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深圳已经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这个体系对我们成功举办大运会其实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实,不独志愿者,每一个市民都是深圳文化的使者。就在笔者写作时,一位朋友兴奋地打电话来报料说,很多外国运动员到东门步行街观光。她说,最吸引这些外国朋友的,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她的铺面挤满了外国人——她在东门拥有一个卖刺绣产品的小店。为了这次大运会,她从去年就参加了英语口语学习班,她颇为自豪地说,她可以用较为流利的英语与外国顾客交流。

深圳大运会有一个亮点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无处不在的创意。大到场馆的设计、开闭幕式的创意,小到吉祥物、服装的设计,都让人感受到创意的力量。当得知开幕式上演员们穿的4000多套服装全部由大学生自主设计时,来自首尔的设计师金女士感叹说,深圳无愧“设计之都”的称号。

2009年,深圳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这是对深圳多年致力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最高鼓励,而深圳也没有辜负这个荣誉,在过去的两年里,文化创意产业再上 高峰,大运会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深圳创意文化集中展示的平台。

因为有着文化这个基石,大运会期间,我们不需要特别去作秀,只需要用我们最真实的一面去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一位来自日本的记者说,他最惊讶的,是有着几十万车主自愿参加的“绿色出行”活动,他得出的结论是,在深圳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大运会对于深圳城市文化的意义,除了向人们展示深圳的文化实力,还有一点就是各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或许你会说,大运会时间太短,说什么文化交流碰撞纯属忽悠。但我想说,大运会只是一个开始,而非整个过程。可以想见,当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认识深圳以后,他们必然把自己所了解的深圳推荐给更多的人,而发达的媒体更是早已将深圳介绍给了全世界。在这样的情形下,未来的深圳必然会迎来越来越多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他们将带来多姿多彩的特色文化。就在8月15日下午,男子69公斤级举重比赛的铜牌得主、来自埃及的运动员Mohamed Sultan,就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希望能娶一个中国女孩为妻。

其实,当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和来自其他四大洲的运动员一起点燃主火炬的那一刻,五大洲的文化在深圳交汇,这种文化和交流的碰撞已经开始。

对于深圳文化来说,举办大运会最应关注的焦点,不是奢华的开闭幕式、不是宏大的赛事规模,甚至不是最多的奖牌数量,而是展示这座城市的文化风貌,提升这座城市的软实力。

因大型赛事而让城市跨上一个全新台阶的例子不胜枚举,如1988年的首尔,2008年的北京。2011年的深圳,藉着大运会的东风,完全可以让世界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所折服,因为其高速的经济发展,因为其高度的现代化,更因为其深厚的城市文化。

作为东道主,深圳借着大运会这个契机,向全世界展示这个中国最年轻的大城市,展示她的生机活力、展示她的文化艺术。深圳展示的不仅仅是这个城市自己,更是通过这座城市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形象。

因为这种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直接的反应,是市民素质的提升——并不是说只有文博会深圳才突然变身文化,只有读书月大家才想到阅读。而是通过这些活动,文化早已经植根于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一个简单的数据就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这种改变:今年大运会上,深圳共有2.6万名赛会志愿者、25万城市志愿者和100万社会志愿者,这128万的志愿服务队伍,以不同姿态向各国运动员展示深圳的形象。

每一种文化的兴盛,都是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对于各种文化的包容和吸纳能力是让人惊叹的,如今,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员、运动员和观众齐聚深圳大运会,为深圳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从而去借鉴和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精髓。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