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张斌:李娜单飞模式不新鲜 实现梦想才是关键

2011年06月08日10:15晶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张斌 央视主持人

“单飞”解决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网球资源配置的问题,融入其中,做一个纯粹的职业网球人是一切的根本所在。

半决赛结束之后,WTA兴奋地宣布,李娜与莎娃的比赛吸引了6500万中国电视观众,这是一个令人心动的数据,特别是当WTA将未来市场的增长点选择在亚洲之后。WTA主席决赛前预测,一定会有同等数量的电视观众目睹决赛的。最新数据显示,决赛总共吸引了1.17亿中国观众。在我记忆中,广州亚运会男篮决赛的数据与此相仿。

对于决赛,我提心吊胆,生怕李娜再一次错过人生的巅峰时刻。

看完比赛,“突破感”这个词显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似乎只有刘翔(微博 官网 博客)曾经给我们如此的“突破感”,当然姚明也该有类似的贡献。也许我武断了,可是感受无比真切。

关于李娜的话题可以有无数,比之年初澳网之后会有井喷之势。决赛前后,人们就开始讨论“单飞”和“新模式”的话题,甚至中国体育都迎来了新曙光。这些话题以及观点都很及时,可已不再新鲜。李娜的成功首先应该归功于战略选择的明智,认清职业网球的必然规律,会帮助我们务实选择。显然,职业网球有效的发展模式尽在海外,国内资源配置匮乏,因此中国球员若想发展,唯一出路就是走出国门,融入职业网球的熔炉之中。没有这个认识,就不会有“单飞”的结果。而“单飞”也并非仅仅属于中国女子网球,短道速滑有在加拿大长期训练生活的王北星、场地自行车的郭爽也是海外生存训练比赛,回国无非就是探亲和比赛。只不过王北星和郭爽成绩不值得炫耀,公众对之默然。“单飞”解决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网球资源配置的问题,融入其中,做一个纯粹的职业网球人是一切的根本所在。我们的国球乒乓球、优势项目跳水、羽毛球在自己项目中占尽优势,其模式对于夺得金牌最为有效,因此也就没有“单飞”的必要。

澳网闪亮之后,李娜出现了意料之中的波折,我们不身处其间,肯定不能知晓问题之所在。从近来的一系列调整看,重新组建团队该是再上巅峰的关键所在。姜山是好丈夫、曾经的好教练、现在的最佳陪练,可是他的确无力再将自己的妻子带到更高巅峰了,及时调整皆在道理之中。莫藤森将自己的同胞带成世界第一,又是丹麦联合杯队队长,其资历水平皆有口碑。据说,莫藤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李娜可以在场上尽可能平静。另外,一个月时间里,莫藤森还是找到了李娜技术上的突破点——发球,教导她在发球的时候,尽可能让自己的肩膀打开得慢一些。我不是网球专家,不知道这个调整是否带来了巨大收益,但只要李娜本人信服,进入良性运转,那就最好。

29岁,李娜还该再有几年的网球生涯,原本的梦想都有可能成为新的现实。除了坚持和动力之外,至为关键的还在于,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解决问题,走向胜利。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