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评论 > 李娜该谢赞助商 > 正文

生活新报:李娜的职业化之路如何复制?

2011年06月05日21:44生活新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杨国栋

6月2日,李娜再度创造历史:打败三度大满贯冠军莎拉波娃,成为首位闯入法网女单决赛的中国金花和亚洲球员。

李娜的成功,无疑让人看到了中国体育职业化的美好前景。正是试水职业化之后,中国女子网球才能摆脱原本的落后局面,一次次地向世界网球最 高峰发起强有力的冲击。如果说当初李婷、孙甜甜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双冠军还带有一定偶然性的话,那郑洁 晏紫连续两夺大满贯赛事女双冠军,郑洁闯入澳网和温网4强,李娜澳网进4强、法网进决赛等突破已让国人习惯了中国网球时隔不久就会带来惊喜。这也是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转为职业选手后所产生的成果。

发人深思的是,中国体育职业化搞了多年,比网球更早职业化的足球、篮球、排球却渐渐走入死胡同,唯有网球一枝独秀。虽然这些职业化运动项目的队员和教练收入高了,也建了不少俱乐部,开展了职业联赛,但运动水平却没有明显提高。

当然,这些问题的产生不能都怪职业化,这些恰恰是职业化不彻底的结果。其职业化仍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管理中心、各单项体育协会与各地体育局的遥控指挥或直接控制,市场化之手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结果职业化的好处看不见,原本较为纯洁的举国体制却染上了铜臭气,引发不少问题,导致去职业化的呼声不绝于耳。反倒是原本运动成绩并不突出,根本不受重视的网球因祸得福,职业化搞得很彻底,尝到了不少甜头。

在举国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中国体育急需寻找新发展方向时,李娜的成功无疑给中国体育再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走职业化道路不能急于求成。当然,其实很多国家队运动员并不是从“梦想拿金牌”作为出发点,很多人是来自贫寒家庭,因为生活拮据,大部分运动员的目的是脱贫,不是致富。推进体育职业化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举国体制。曾为中国培养无数世界冠军的举国体制并非一无是处,在很多不适宜搞职业化的运动项目上仍然有其独特优势。举国体制与职业化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两者相加,取长补短,才会使中国体育真正走向成功。

相关专题:

李娜夺冠该谢赞助商
订阅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