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腾讯首页 > 体育频道 > 赛区新闻 > 正文

   

校园足球需社会支持 体教部改革成大势所趋?
http://sports.QQ.com  2011年02月16日15:25   广州日报  张强  我要评论(0)
[1] [2]浏览下一页

百余名足球从业者正在沈阳的看守所或局子里“喝茶”,国家队在亚洲杯小组赛即遭淘汰,国际排名一度低至108位……毫无疑问,眼下的中国足球正处低谷。

即便如此,中国民众对足球执著的热爱并没有因为一系列的负面事件而消散。2月10日~2月17日,来自全国10个城市的12支U16(16岁以下)中学生球队齐聚广州番禺木生缘足球广场,角逐“‘健邦杯’2011全国中学生(U16)足球赛”冠军。专业、准专业的足球人口太少,是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这场赛事的意义,恰如给中国足球的嫩芽施肥。

稚嫩的孩子在场上飞奔,老师、家长在场边看得入迷,却也心绪复杂。把孩子送上踢球的路,就像一场赌博——在学业与足球之间,大人和小孩们犹豫着、彷徨着。

宏观层面,这场赛事是中国“足球进校园”运动的阶段性阅兵,足球运动正在成为体育与教育关系重组的一块试金石。这场由高层发起的足球改革的成败,也许将极大地改变中国体育和中国教育的面貌。

虽然在前一天的比赛中收获了一粒进球和一次助攻,帮助广州五中队5比0大胜对手,15岁的杨子艺在记者面前却显得很淡定,因为他来自足球名校广州五中。

家长和校长

足球不应是孩子的全部

杨子艺的父亲杨志伟站在球场边建筑的二楼窗户边,居高临下看着场上的比赛。“看孩子踢球,纯洁、快乐。”他认为。杨志伟家住海珠区,他的青年时代恰逢中国足球和广州足球最红火的时期,可他此前“对足球毫无兴趣。”

但杨子艺从小好动,在上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时,他常到位于燕子岗的一个足球训练班看别的孩子踢球。个子虽小,他却有劲、灵活,教练认为他是一块踢球的料。

孩子踢球的天赋日益凸显,杨志伟把他转到了足球名校后乐园街小学,小升初时又进了广州五中。转眼已到初三,一路走来,杨子艺的文化课学习难免受到了影响。

15岁的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少欧美球星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在豪门俱乐部崭露头角了。杨志伟有些苦恼:“我不是足球圈里的人,不知道怎么联系专业球队。”他能做的,就是守株待兔,等着伯乐某一天光顾自己的儿子。正因为如此,父子俩对这次“健邦杯”尤为看重,孩子还在学校上学,非常需要这样的平台。平日里,杨子艺还时常参加“中秋杯”等社会上的成人比赛。

在广州五中,像杨子艺这样的足球特长生共有120多人,从初一到高三,每个年级20人左右。这是一座有着光辉战绩的足球名校,曾屡获全国冠军,出产过多名职业球星。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校长骆志伟更愿意把五中的校园足球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而非制造职业球员的摇篮。

他向记者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广州五中的足球特长生出路都很好,去年,光华南理工大学就考上了6名,其余则考上广东工业大学和广州大学等设有足球队的大学。进入大学后,他们将一边学习一边踢球,毕业后跟其他同学一样走上工作岗位。足球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日后将是一种娱乐和交际手段。”

今年伊始,五中足球队又传来好消息,高三学生童伟在北京大学足球特长生考试中,勇夺专业成绩第一名。他只要在高考中上二本线,今秋就能上北大。骆志伟的想法很现实:要让家长愿意送孩子踢球,就得解决孩子们的出路问题。如果把年幼的孩子早早地带出校园、送进专业队,他们的学业必定会被荒废,万一日后吃不上足球这碗饭,就一事无成了。

根据现有的体制,这些孩子中的佼佼者,初二时就会被省队市队抽走集训。骆志伟内心深处并不赞成这套规定,他认为这不合足球和教育的规律,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我认为,现代人的一生要想过得幸福,需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一是把书读好,二是有娱乐和精神寄托,三是家庭生活要幸福。足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日本队启示

把书读好利于把球踢好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广州五中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像杨子艺这样的校园球员会越来越多,各方面面临的困惑和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因为,中国正在掀起一场“足球进校园”运动——这也是“健邦杯”的背景。

这场运动的发端,是2009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推出的“校园足球”活动,提出要构建一个覆盖全国44座城市、2200多所重点中小学校的校园足球网络。发起这场运动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足球屡屡给老百姓“添堵”的现实,以及中国踢球人数极少的现状。中国足协青少部原主任、全国校园足球办公室原副主任冯剑明向记者透露,中央高层已发现了这个问题。

在某次会上,一位中央高层感慨道:“中国有2亿多青少年,注册的足球青少年却只有4万多;日本的总人口才1亿多,注册的足球青少年却多达40多万。我们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日本踢球的青少年却是我们的10倍,中国的足球水平怎么可能高?”

在业内,有相当部分管理者把中国足球水平的低下归因于青少年足球发展的近乎空白,用冯剑明的话说:“根深才能叶茂。”10多年前中国足球还有机会跟日韩叫板;眼下却完全不在同一档次上。

日本男足国奥队在去年的广州亚运会上夺得冠军,作为中国校园足球事业的“老人”,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秘书长李连江对此感触颇深。那支日本队主要由大学生组成,可他们却击败了中国队这批从小就基本放弃学业、一心踢球的专业球员。教育与体育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

作为高考成绩不俗的足球名校的校长,骆志伟对这一现象早有认识:“我们发现,读书太少的孩子,踢球缺乏智慧,把书读好有利于把球踢好。”

手机看体育】【体育订阅】【体育论坛  】【发表评论(0)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欢迎登录

申请加精
网友意见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