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网球 > 正文

香港网球精英赛落幕 魅力在“大”“小”之中

字号:T|T

本报香港1月9日电 (特派记者 孙嘉晖) 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网球场,球员、球迷和记者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网球天地之小,同时又不能不感叹,这座玲珑球场带来的巨大便利和高效。2011年香港网球精英赛召集了当今世界女子网坛排名前5位中的3人,包括世界第1沃兹尼亚奇和世界第2兹沃娜列娃,同时还有7届大满贯得主大威廉姆斯和亚洲一姐李娜(微博 李娜)。本报读者俱乐部的球迷获邀到港观赛,更彰显了赛事巨大的包容性,由此可见香港赛手笔之大。在这“大”与“小”之中,正是香港赛魅力之所在。

“小”赛事做成“大”品牌

2011年香港网球精英赛昨天落下帷幕。作为一项表演性质的比赛,香港精英赛能够邀请到如此多的网坛名宿和大牌球星,在世界范围内也属难得。今年,香港网球精英赛组委会向本报精英读者俱乐部会员发出邀请,共有20多位读者球迷获邀到港观看了1月8日的终极决战。顶级赛事与本报强强合作,为读者创造了与球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是对读者的最好回馈。

香港精英赛能够经年不衰,而且越办越好,将品牌做大做强,并非偶然,正所谓“有容乃大”。除了硬件设施达到国际标准外,香港精英赛在软件配套方面也下足工夫。像威廉姆斯姐妹、沃兹尼亚奇、埃德伯格、麦肯罗、卡费尔尼科夫等常客,之所以愿意年年前来捧场,除了与赛事组委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外,丰厚的出场费也是重要原因。据介绍,参赛球星每人都有数十万美元的出场费,球星到场,也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赞助,赛事由此实现了良性循环。

每届比赛,组委会都会邀请亚洲球员出场,今年邀请的是李娜。一方面,比赛需要本土球员来聚集人气,另一方面,本土球员也获得了与世界高手切磋的机会,进而推动本土网球运动发展。

另外,赛事还与公益和慈善活动结合,让香港青少年和球星零距离接触。在球场外的球迷嘉年华上,球迷排队就可以和沃兹尼亚奇等顶尖球星合影、索取签名,如此“惠民”,自然可以确保球迷爆棚。

“大”场面装进“小”球场

相比北京、上海、广州的诸多网球场馆,香港网球精英赛所在的维多利亚公园球场,无疑是“小”的,其中心球场只能容纳观众3600多人,其他几片训练场则干脆没有观众席。球场、新闻发布厅、媒体工作间之间的距离,步行都不超过1分钟。从球场到媒体酒店,步行也不超过5分钟,在香港这个资源高度集约化的港口城市,硬件设施完美匹配,效率自然不言而喻。

赛事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海内外记者都相当满意。不足100平方米的媒体工作间容纳了超过60名记者,还兼做餐厅。至于球员在市区内的密集公开采访活动没有安排班车等细节,都被记者们忽略不计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edwinchen]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