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周边新闻 > 正文

亚运村垃圾处理:干垃圾走地道 深夜收湿垃圾

字号:T|T

万吨垃圾悄然消失

主新闻中心每天产生的潲水有80多桶。

万吨垃圾悄然消失

亚运期间,广州亚运城的居住人数接近2万,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里,由此产生的垃圾超过10000吨,但是从没有人闻到异味,甚至没有人看到过垃圾车和垃圾站。斯里兰卡记者瑞杰说,这是他经历的最干净的一次亚运会。他非常好奇是怎么把垃圾弄走的。

在密封管道内进行干燥类垃圾的回收运输

“你注意到媒体村6号安检口附近的白色小房子没有?”媒体村运行副主任周国英说,房子长得很普通,却是亚运城的垃圾“大胃王”。在亚运城的地下,建有一整套真空垃圾回收、运输管道,通过地下管道,垃圾会被运到这个房子里来,再由环卫卡车运往最终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在整个回收、运输过程中,垃圾都是和人体完全隔离,垃圾始终处于一个密封状态,因而使得垃圾的异味不会扩散到空气中。

不过目前,这种管道传送垃圾只能运送干燥类别垃圾,比如废纸,如果是食堂餐后垃圾,通常是黏糊状,则不能通过这种管道传送。周国英说,因为垃圾的管道传送是气体抽送,湿垃圾容易黏附在管道壁形成堵塞。

据悉,这套真空垃圾回收系统也是全国最大的真空垃圾回收系统。通过真空垃圾的地下管道,居住在亚运城内的运动员,只需将垃圾袋直接投入室内或室外的垃圾投放口,垃圾袋就会从地下运输到收集实现压缩、打包和外运,而不再需要环卫工人上门回收垃圾。

两台垃圾车深夜收湿垃圾

相对于干燥类的垃圾,亚运城的湿垃圾更多,主新闻中心垃圾房工人告诉南都记者,仅仅记者们就餐的食堂,每天制造的潲水就有80多桶,10000斤以上,如果算上纸质的垫子,一天的消耗接近3万个,“肯定超过80桶,垃圾车光拉这些废纸盘就得来好几次。”该工人表示,虽然潲水多,但是桶上面都有密封的盖子,因此不会有异味传播。

亚运城开村以来,城内所有垃圾的外运都由两台垃圾压缩车来承担。周国英说,垃圾车通常不在白天进入亚运城,而是选择在夜晚,所以很多人在亚运城看不到垃圾车。

周国英说,亚运城的垃圾都是分类处理,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医疗废物、其它垃圾五类。这保证了亚运城垃圾处理的快速性和有效性,那些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会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比如废电池、荧光棒等,都得到了特殊处理。

餐厅里的分类垃圾处理也得到了居住者的极大支持,主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杨晓霞表示,记者们用完餐后主动分类扔垃圾的接近100%,看见托盘比较脏,部分记者还会主动拿抹布擦干净托盘才离开餐厅。

跟着记者扫烟灰

整个亚运城都是控烟的,但是记者群体中,抽烟者甚众,这样的矛盾怎么处理?黄斌是媒体村的保洁员,他介绍了一个绝招:“看到有记者在公共场合抽烟,我们的保洁员就跟着他的屁股走,掉一段烟灰马上扫一段,在我们的目光注视之下,通常对方会不好意思,会主动熄灭香烟。”黄斌说,本届亚运会需要保洁员跟着屁股扫烟灰的记者只是极个别,大多数记者会主动凑集到垃圾桶旁边,垃圾桶上方就是一个烟灰缸,大家都很自觉地把烟灰放到烟灰缸里。

整个亚运城有1600多名黄斌这样的保洁员,黄斌说,保洁员工作三班倒,他们负责的不仅仅是地面清洁,每天还要擦拭窗户、电瓶车,甚至垃圾桶外部。

纸张垃圾保管24小时

亚运城的垃圾原则上要求日产日清,但是有一类垃圾却会被保管24小时 那就是纸质垃圾。“这是亚组委的一个贴心做法。”周国英告诉南都记者,经常有环卫工在垃圾中发现采访笔记,或者是采访资料,考虑到记者们的工作性质,为了确认记者们没有误扔关键资料,因此纸张类垃圾被保管一段时间,以防万一。

(南方都市报 刘勇)

[责任编辑:hanleyhu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