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中国足球 > 其他 > 正文

刘建宏:国奥换帅忌匆忙选择 确定思路最关键

2010年11月22日10:39体坛网刘建宏我要评论(0)
字号:T|T

体坛周报特约评论员刘建宏(微博)述评 换,还是不换,这一直是中国足球的一个大问题。

当年王俊生面对戚务生,被这个问题不止一次的困扰。他决定和戚务生同舟共济,1997年的悲剧至今令人唏嘘不已。

2001年7月的时候,阎世铎也陷入困境,米的国家队临战状态低迷,换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痛苦的思索里,阎世铎最后下定决心,让米卢接着干下去,十强赛的大幕就此拉开。

2008年,谢亚龙也在这个问题上头疼欲裂。福拉多、杜伊、殷铁生成了谢亚龙自己给自己设置的连环陷阱,最终他做出了事实证明效果最差的选择。

表面看来,所有的选择都是一个单独的判断,并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可供参考。但是,也正是基本理念的缺失,上述抉择无论正确与否,其实都摆脱不了撞大运的嫌疑。

所以现在当国奥队换帅的选择摆在韦迪面前时,他首先需要的不是于匆忙间做出抉择,而是要认真地把国字号序列的整体发展战略考虑明白。因为换与不换充其量只是一个结果,在什么样的方针指导下进行选择才是关键。

以中国足球的现状,提出国奥队一定要出线,本身就存在着偏差。亚运会的失败经历再次告诉我们,中国足球和日韩等国的差距已经不再是更换教练就能弥补的。国字号队伍现在对中国足球的真正意义是,要打出气势,表现出精神,为中国足球留住希望。女足在亚运会上的表现也可以反证出这一点。

而达到上述目的的一个最低保障则是我们的国字号队伍必须在关键赛事里能够有充分的发挥,而不是用成绩作为最后的衡量标准。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2001年米卢的国家队做到了,2004年亚洲杯上阿里·汉的国家队做到了,2005年克劳琛的国青队也做到了。他们成功的经验至今也只是孤立的存在,并没有被进行充分的整合和消化,于是,我们就很难找到让国家队保持稳定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简单看,任用国内年轻教练这个思路有它的积极内涵。但是,让这些没有什么经验的教练用大赛作为证明自己的唯一手段,不仅对他们不够公平,对中国足球更是一种不负责任。年轻教练现在最需要的是积累和提高,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味的拔苗助长,只能让他们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不仅很难获得成功,反而可能因此断送了前程。2004年奥运会上的张海涛,本届亚运会上的孙卫都不幸成为了牺牲品。甚至连已经在国内足坛证明了自己的朱广沪、戚务生等也都难以幸免。在亚洲足坛,以及更高层面上的竞争,中国教练毫无优势可言,包括国家队的主帅高洪波,也面临着惨淡出局的巨大危险。

留给中国足球的路本来就不多,脆弱的中国足球也经不起更多的震荡和变乱。一面给国字号队伍在成绩上松绑,一面为他们创造尽可能理想的发展环境,这才是韦迪和新一届足协要做出的调整。在这样的大思路下,对教练的选择就会变得简单而明确。至于是用布拉泽维奇还是其他什么人,也只剩下一个前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体坛周报)

[责任编辑:shinelu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