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评论 > 正文

张路平:一枚金牌的模糊数学分析

2010年11月17日10:03体坛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唯金牌论,是“GDP主义”在体育领域的映照,而仅仅GDP的增大不可能使中国更强大,这已经是共识,无须讨论。符合逻辑的另一个推论是,金牌大国未必是体育大国,更未必是体育强国。因为体育大国和强国更重要的指标,是全民的体质状况。而我们的体质状况,一如新华社记者杨明在《“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中所述。

有一种声音说,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并不矛盾,但在涉及到资金的分配时,矛盾就来了。在各级体育部门的财政收入中,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大头,其次是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然后是事业收入和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收入是一个定数,支出则是排排坐,竞技体育分多了,群众体育就必然少。在钱这个问题上,无论你的领导艺术多么高超,都无法化解多与少的矛盾。中国立于世界金牌大国之巅,固然不能抹杀体育系统的奋斗与努力,但金牌的生产同样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投入越大产出越大。体育行政部门的资金支出原则,是向竞技体育严重倾斜,

如果我们将尚未完全透明的资金投入和完全透明的金牌产生关联,相信很多人对金牌的感受会发生变化。其实,在雅典奥运会中国获得32枚金牌后,“一枚金牌七个亿”的说法就不胫而走。但这一数字的可信度饱受质疑,因为金牌的生产,涉及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而在当时,关于政府怎么花钱,还处于保密状态。直到近两年,各级政府部门财政预算的逐渐透明,我们才可能接近目标。在体育总局这一层,2010年的财政支出预算是26个亿;省一级体育局全国共32个,我们以投入属中等的北京市为例,财政支出预算是近2个亿,32×2=64个亿。往下市及县一级,现在还拿不到具体的数字,暂时忽略。算下来,在总局及省体育局这两级,每年的财政支出预算总计是90亿,一个奥运周期(四年),则是360亿,北京奥运我们拿了51枚金牌,1枚价值7个亿。与6年前的流言不谋而合。

会有人对这种算法提出质疑,我也承认这是模糊数学,因为两级体育行政部门具体的资金分配无法得知,而且各省市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再加上市县两级财政的支出无法统计,更有财政预算和决算还不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伦敦奥运会我们也未必能拿到51枚金牌。但即使最保守的估计,1枚金牌背后涉及的资金投入也会超过6个亿。

金牌,在一定的时期内,起着精神救赎的作用,国家在财政投入上进行倾斜无可厚非,但时代在变化,而金牌的生产,还在沿用计划经济的产出模式,而且唯金牌论流风所及,已成时弊。当金牌生产跟改善人民体质产生矛盾时,该如何选择,任何人请听从自身内心的声音。(文章数据来自体育总局和北京市体育局的官网)

[责任编辑:beppeko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