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正文

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能否帮我找份广州日报珍藏

2010年11月15日03:30大洋网-广州日报
字号:T|T

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能否帮我找份广州日报珍藏


担任安保工作的武警官兵。王燕、祝俊业、陆建东、王军 摄

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能否帮我找份广州日报珍藏


开幕式当天广州日报封面。

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能否帮我找份广州日报珍藏


开幕式次日广州日报封面。

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能否帮我找份广州日报珍藏


11月12日,市民排队购买广州日报。当天,广州日报随报附送3D照片一张。 记者乔军伟 摄

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能否帮我找份广州日报珍藏


广东八和会馆

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能否帮我找份广州日报珍藏


广州塔·赤岗塔

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能否帮我找份广州日报珍藏


海心沙

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能否帮我找份广州日报珍藏


中山纪念堂

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能否帮我找份广州日报珍藏


东湖
开幕式当天和次日市民排队抢购致本报脱销 随报免费赠送3D图片一图难求

  亚运开幕式完美落幕,广州也因此一夜成名。时间定格在2010年11月12日这一天,历史也将永远铭记2010年11月12日这一天。然而,没有多少人能够知道,辉煌的背后,武警、公安、奋战在一线的指挥者和建设者……还有这所有辉煌时刻的忠实记录者——媒体记者等无数幕后的人,为了这一晚的精彩,付出了多少汗水。

  文/记者黄蓉芳、杨明、王鹤、廖靖文 通讯员陈海锋、祝俊业、交宣

  幕后英雄·公安

  三批警力疏散人潮

  发布43次交通消息

  为了保障亚运开幕式顺利进行,广州交警部门从早上7时派出警力维护交通,晚间出现人潮时,先后派出三批警力疏导人潮,全天发布43次交通消息保证了开幕式顺利进行。

  当晚,针对广州大道、黄埔大道西受人流阻断的情况,指挥部向相关大队指挥分部发出紧急调度指令,第一批支援广州大道的巡逻大队20名警力在3分钟内到达,第二批流花、高速二、黄埔大队150名备勤警力在10分钟内先后到位,第三批流花、越秀大队60名警力于9时许驰援海珠大队。支援警力到位后,立即采取措施将人流压回人行道以内,并通过拆除道路中心护栏等措施分流引导受阻车辆掉头绕行,防止发生意外情况,逐步成功打通了受阻路段。与此同时,交警信息发布突出“实时”,全天共主动对外发布交通信息43次。

  各国代表团和运动员热评广州亚运:

  最好的开幕式 最出色的组织

  本报讯 (记者廖靖文、孙嘉晖 通讯员运宣)广州亚运会成功与否,谁最有发言权,当然是参赛的运动员。昨日,记者透过亚运城运动员村团队采访了多个代表团的运动员,他们一致认为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充满想象力,是最好的开幕式,而亚运会的组织工作更加出色,找不出任何缺陷。

  巴勒斯坦运动员哈立德:在巡游彩船上欣赏了亚运会开幕式,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人,珠江太美了!

  卡塔尔代表团代表:亚运会开幕式交通保障快捷优质,组织上车回村只用了40分钟的时间,确保运动员迅速回村休息,太出色了!要知道雅典奥运会用了足足四个小时的时间!

  伊朗代表团随队官员哈桑说:开幕式设计非常独特,组委会的工作棒极了;我找不出任何缺陷,我曾试图找出一些毛病,但根本挑不出来,可见办得非常好。

  幕后英雄·武警

  数万人执勤十几小时

  观众越兴奋越得警惕

  记者从武警广东总队了解到,武警数万大军参与了亚运会开幕式的安全保卫工作。在广州亚运开幕式现场,在执勤一线,从将军到士兵,连续执勤十几个小时,始终保持着对现场的有效控制,保证了开幕式的顺利进行。

  时刻紧盯电视墙画面

  12日17时30分,记者赶到海心沙时,观众已经开始陆续入场,担负开幕式安保警卫任务的武警广东总队的执勤官兵已经全部到位。指挥中心吴庭富大校双眼布满血丝,他告诉记者:开幕式的警卫工作是整个亚运安保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战斗状态,确保万无一失,确保滴水不漏。

  18时10分,期待已久的开幕式表演即刻开始,看台上尖叫声、呐喊声、鼓掌声雷鸣般震耳欲聋,整个海心沙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而守护安全的几千名武警官兵显得如此平静,他们只顾着用犀利的眼睛扫视着四周,一刻都不敢放松。

  记者来到开幕式主看台区右侧珠江旁警戒哨位。哨兵吴彬说:开幕式开始前两个小时我们就已全部到位了,自己距离舞台最近,身后就是开幕式表演,我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头脑清醒,越是观众兴奋激动时,我们越要高度警惕。

  直到开幕式结束,所有人散去,吴彬和他的战友们才能正对舞台,这个时候舞台只留下主火炬塔的熊熊烈火在“奔腾”,而他们又开始24小时守护着亚运圣火的安全。如此定力、如此毅力、如此忠实,绝非普通人能够做到!

  最安静的地方最关键

  当天21时45分,开幕式步入高潮,海心沙岛上欢歌一片,带队指挥员王小强带记者来到开幕式主看台区的负一层,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越往下走,就越安静,但往往是最安静的地方最关键,越核心。

  走到负一层的深处,这里没有灯火通明,听不见现场的喧嚣,只有一片幽静和一排哨兵整齐地肃立着。来自梅州的“90后”哨兵钟培源告诉记者:“我也想看看开幕式表演的盛况,可是我知道如果我不把自己的执勤区域坚守好,开幕式的盛大表演就难以保障,站在如此关键的哨位上感觉无比神圣,倍感光荣!”

  幕后英雄·媒体

  交稿已是凌晨两点

  夜班编辑取消休假

  亚运会不仅是体育大战,更是媒体大战。为打好这场硬仗,为做好亚运开幕式的报道,数以万计的记者投入了这场战争。而本报的开幕式报道更赢得了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的盛赞,他亲自致电记者希望能找到开幕次日的《广州日报》。

  陈维亚盛赞本报开幕式报道大气精彩震撼

  “有件事情想麻烦你,能不能帮我找一份昨天的《广州日报》,我非常喜欢,希望留起来珍藏。”昨天早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联系本报记者,他称赞《广州日报》的报道十分精彩和全面,大跨页的封面非常大气,浓缩了开幕式的精华,视觉效果很震撼,标题《广州亚运 一炮打红》言简意赅,很有中国味。

  “昨天停下来已经凌晨12点了,想去买报纸到处都找不到,我实在是喜欢,特地拜托你帮忙找一份。”陈维亚说。

  记者了解到,开幕式当天和第二天的《广州日报》在当天上午就全部脱销,几经努力,本报发行人员从有关渠道找到了当天的报纸送给陈维亚,令他十分开心。

  而本报这份让陈维亚“非常喜欢”的开幕式报道,可以说凝聚了本报上自老总,下至普通记者和编辑的心血。

  锐眼发现及时采访让“微笑女孩”成为红人

  亚运会开幕式实在是太重要了,可是,亚运会开幕式实在是太神秘了。为读者揭秘,几乎成了记者的天职。终于,“落雨大”男孩找到了;终于,水舞台的奥秘探寻出来了;在白云之帆上展现奇迹的塔沟武校的孩子们找到了……悬念一一揭晓。

  在开幕式当天,政文新闻中心的四名记者早早地到了现场。紧张地记录,采访,现场快速地写稿,台上的精彩,在记者键盘上舞动的指尖下闪过。开幕式后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已是凌晨1时,记者只能在发布会现场写稿。1:30,2:00……最后,会场的工作人员开始来催了。“不行了,我们不能再等你们了!”“我们只能再给你们十分钟!”过了一会儿,他们又来催:“我们必须关灯了,我们只能再给你们五分钟。”

  记者终于在他们的催促声中敲完最后一个字。当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同样,为了完美地展现开幕式,本报摄影部早在前几天就去航拍了海心沙的夜景,除了新华社,本报是唯一一家对海心沙进行夜景航拍的媒体。开幕式当天摄影部更是出动了所有的摄影记者,包括一名已有七个月身孕的女摄影记者也主动请缨,担任了场外的拍摄任务。入场的6个记者在当天上午9时就到了现场,他们一直坚守到开幕式新闻发布会结束。第二天,他们又在早上5时起床去南沙拍摄第一块金牌。

  而为打好这场硬仗,本报夜编中心更是厉兵秣马,全体动员,一律取消休假。晚上10时30分之后,开幕式接近尾声,当人们还沉浸在焰火的绚丽中时,编辑们已投入到紧张忙碌的编辑工作中。在观看开幕式过程中,编辑部主任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有关人士致辞时,背后的礼仪小姐一直保持着动人的微笑——这个“微笑女孩”一定会成为红人!我们何不采访采访她?编辑部立即打电话和前方记者联系。次日,《开幕式“微笑女孩”吴怡感动观众博友》见报,不但赚足了读者的眼球,各大网站也纷纷转载,其他报纸也进行了跟进,“微笑女孩”一下成了红人!

  编辑和美编合力打造开幕式报道震撼封面

  封面是亚运报道的 “脸面”,更要做得精彩,先声夺人。在报社领导的指导下,编辑部和美编室进行了精心设计。经过苦思冥想,编辑部提出了“火+水”的方案——跨版封面版以“火”为主题,反映圣火点燃这一最大的重点和悬念;封底版则以“水”为主题,反映开幕式的主题和各个亮点。最终,正是这个“火和水”封面,被陈维亚盛赞“视觉效果很震撼”。

  12、13日本报销量大增

  有人出价150元

  买本报3D图片

  本报讯 (记者周祚)12日、13日连续两天,全市各零售报摊纷纷宣告《广州日报》“卖断市”。亚运会开幕式第二天,本报销量劲增了30%。

  连续两天市民排队抢购

  据本报发行公司负责人介绍,在会开幕当天,本报市区销量增加20%。尤其是当天随报免费赠送的3D图片,现在更是一图难求。在“黑市”上,一套5张的图片被卖到了150元的高价。

  本报赠送的3D图片最大的亮点是裸眼即可看到3D效果,而且一式5张,展现了广州五大景观风情。市民吴利群专门跟家旁边的报摊打了招呼,要预留十份报纸,但是买的人实在太多了,他最后只购到两份,收到了二张图片,一张是广州塔,一张是八和会馆。他表示,这些图片实在是太精美了,让人爱不释手。

  本报报道让市民大呼过瘾

  在总工会工作的老王表示,开幕式当晚就看了电视直播,“只要是广州人,看了这个开幕式,就会自豪和激动不已。”老王说,电视看完了,仍觉得不过瘾,于是第二天他一大早就起床等着买一份《广州日报》来看,他觉得本报的开幕式报道非常棒,补充了许多电视上看不到的东西。

  (广州日报 廖靖文 孙嘉晖 运宣)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