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国家新闻 > 正文

5个亚运人的20年 北京捐款第1人1.6元改命运

2010年11月12日08:58东方早报颜海霞我要评论(0)
字号:T|T

1.6元压岁钱

她为北京亚运会第一个捐款

早报记者 宋承良

也许很难想象,1990年北京亚运会这个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洲际性运动会,其花费中一部分竟然来自于募集捐款。积少成多,聚沙成塔,11亿国人总共捐出2.7亿元人民币。江苏盐城建湖县一位名叫颜海霞的12岁普通中学生,因为“亚运捐款第一人”的缘故,顿时成为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

颜海霞的捐款数额,放在如今这个年代,也许根本就不值一提。在即将迎来第十六届亚运会的广州,1.6元甚至还不够买一注彩票,或者是乘一站地铁。颜海霞还清晰记得,她用当年总共2元钱的压岁钱中的4毛钱买了书和本子,剩下的1.6元钱,全部捐给了亚组委。

点滴往事,依旧历历在目,1987年3月2日,还在上小学5年级的颜海霞在《中国少年报》上,看到一则北京当时的副市长张百发写的为亚运捐款倡议书,颜海霞当即就决定捐出自己压岁钱的剩余部分,“第一次去邮局寄钱,不知道该寄给谁,便在信封上写了‘张百发叔叔收’。”意想不到的事情三年后发生了,亚组委发起寻找为亚运捐款第一人的活动,颜海霞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了,她作为江苏观摩团的一员前往北京观看亚运会。

也就是在那次亚运会结束后,颜海霞开始了自己和体育的缘分,练起了赛艇,直到因为伤病原因退役,4年后来到建阳镇的一个小学教体育。

“如果没有那次捐款,也许我的人生将是另外一种道路。”颜海霞对于那段经历至今仍旧感慨万分。事实上,在那届全国动员的亚运浪潮中,被改变的又岂止一个颜海霞。

沈坚强 (现任沈坚强游泳俱乐部老总)

北京亚运会狂揽游泳5金

成为那代运动员成功转型的代表

早报记者 宋承良

站在自己位于武宁南路二楼办公室的一角,沈坚强刚一打开窗户,一股游泳池内特有的消毒水味道扑鼻而来,伴着溅起的水花一群10多岁孩子正在划臂前进。在上海这座群众体育普及率很高的城市中,很多人都知道沈坚强游泳馆的名字。

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中,5枚金牌让沈坚强成为当届运动会中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其实参加这届亚运会前,我已经参加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所以除了这是首次在家门口的大赛外,我倒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沈坚强回忆道,亚运会开始前,游泳男队制定的目标就是金牌数要超过日本。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赛前两周封闭集训过程中,沈坚强扭伤腰部,率先进行的蝶泳比赛是最考验腰部力量的比赛,“最后没办法,让队医给我打了一针封闭就上了,结果自己也咬牙顶下来了,拿到了冠军。这块金牌拿到后,情况马上就不一样了,人的士气也上去了,伤也慢慢好转了。后面的比赛,对我来说就非常顺利。”最终沈坚强总共拿到3项个人金牌和两项接力赛金牌,在男子游泳总共16枚金牌中,中国队拿到8块,比日本队多出一块。1993年全运会结束后,沈坚强才告别泳坛。

从当年的金牌王到现在的孩子王,沈坚强很享受这种角色转变,“和拿金牌相比,这10年来,少说也教会了几万个孩子游泳,一样值得我自豪。” 从1990年亚运会成名,到之后下海经商,沈坚强的轨迹其实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下一大批成功运动员的轨迹。同样在20年前那场盛会上成名的还有叶冲、 邓亚萍……

哈希姆

(现任广州亚运会伊拉克代表团副团长)

20年前伊拉克代表团禁赛

他只能以个人名义“参观”了北京亚运会

早报记者 宫赛赛

“20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发觉一切都和20年前不一样。场馆很漂亮,天空特别干净,建筑不像以前那么单一。而且遇到的每个人都对我们微笑,在这里,我感觉到了和平、感觉到了温暖。”20年前,哈希姆·阿卜杜拉哈米德还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尽管伊拉克并没有参加北京亚运会,但他还是以个人名义来到北京观摩了比赛。20年过去了,哈希姆·阿卜杜拉哈米德已经成为广州亚运会伊拉克代表团副团长,他也是整个代表团唯一“经历”北京亚运会的人。

在匹克的帮助下,记者终于联系到了这位亚运“老熟人”。和记者聊起中国、聊起亚运时,哈希姆·阿卜杜拉哈米德反复强调一个词,那就是变化,“陷入战争苦难之中的伊拉克人民,终于又能在亚运舞台上展示自己,多哈让我们忘记了枪声与苦难,而广州,会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

“我是现在伊拉克代表团中唯一一个经历过北京亚运会的,当时的我才20岁出头,来到北京只为见识一下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因为体操运动世界上最高水平就在亚洲。”回忆起当年伊拉克缺席北京亚运会,哈希姆的话语中还是有些失落。

在广州亚运会上,伊拉克代表团将参加12个项目的比赛,在谈到夺牌前景时,哈希姆·阿卜杜拉哈米德特别推荐了赛艇项目,“那可上是亚洲最具实力的队伍此外,在台球和摔跤项目上也实力不俗。”言语间,哈希姆·阿卜杜拉哈米德流露出孩子般的自豪。

邢芬

(现任深圳体校普通举重教员)

北京亚运首金得主

一次兴奋剂处罚改变整个人生

早报记者 宋承良

1990年9月23日,邢芬在北京亚运会上夺得了女子举重44公斤级冠军,这也是北京亚运会的首金。

“那是一个礼拜天,后来知道所有人都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结束后,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围观。夺冠之后回到亚运村,很多志愿者都过来找我签名。” 忆及20年前的往事,邢芬坦言已经记不起细节了。“只是记得一摞一摞的明信片,需要自己去签名。当时我也没有专门练过签名,一笔一画签下来,手都累得不行了。”一夜之间,邢芬这个来自海南岛的小姑娘成了万众瞩目的大明星。

辉煌过后,邢芬的运动生涯在1993年跌入谷底。她在七运会后被查出服用兴奋剂,遭禁赛两年。等到女子举重在2000年进入奥运大家庭时,邢芬却早已成为中国女子举重的边缘人。

不能参加奥运会,让邢芬难以释怀,但更让她遗憾的是, 无法参加重大体育比赛的火炬接力。北京奥运会,她不在火炬手之列。广州亚运会,作为北京亚运会首金得主,邢芬同样只能当看客。

邢芬在北京亚运会时全部奖金只有1.3万元,其中国家奖励6000元。尽管物质方面奖励并不丰厚,但亚运首金还是改变了她的人生,“冠军和亚军的差别,就是100元和10元的区别。现在不敢想,如果没有拿冠军会怎样。”

邢芬如今将家安在深圳梅山中学附近,她现在的身份是深圳体校举重教练员。这个学校培养出的最有名的运动员是易建联,如今,阿联的教练已经成为副校长。而20年前,邢芬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易建联。

汪大昭

(现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忘不了20年前案头上

那一张稿纸

早报记者 宫赛赛

“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我还是报社的亚运专版编辑,国足0比1被泰国淘汰的那天,我不顾任何人的反对把男足放到头条新闻。”提到北京亚运会,《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汪大昭老师说,那一年,他忘不了中国足球,忘不了20年前案头上那一张稿纸,上面写着“中国足球需要革命”。“20年过去了,改革的声音依旧,但男足的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那时候的女足,绝对的大姐大,打日本队5球,打韩国队8球,何等的威武,现在的铿锵玫瑰却要为能在亚运会上拿块奖牌而发誓;男足就更可怜了,虽说输给泰国不怎么光荣,但最起码能进八强能打真球,现在呢,假球一堆堆,国青国少输得是多么的可怜。”

(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robyw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