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 > 正文

"老申花偶像倒掉"引发情感纠结 相见不如怀念

2010年10月28日11:03东方体育日报李晶我要评论(0)
字号:T|T

实习记者 李晶

“今天的东体让我们怀念那时的申花,更怀念那支申花队陪我们一起走过的回不来的青春。”昨天一大早,球迷陶亮的短信就已经躺在了记者的手机里。还是学生族的陶亮在课上偷偷摸摸地看完了本报昨日的《申花周刊》,作为支持申花十几年的球迷,以申思、祁宏为代表的那段申花记忆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不仅是陶亮有这样的感触,这期《老申花偶像的倒掉》在申花球迷中引起了广泛的回应。蓝宝球迷王俊超的开心网上留下了这样一条状态:“看了今天的《申花周刊》,心中又开始无限惆怅,这都是我童年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啊!想起了爸爸在申花进球后的欣喜若狂、落后时的破口大骂;想起了当年的很多很多……此时,我的眼眶已经有点湿润了。”底下还有朋友的留言,他们一起回忆着当年万宝路的小红帽、响彻虹口的“裁判猪猡”、人民广场的大屏幕,以及新世界楼上已经消失的申花专卖店。

从申花到中远,从亲人到“敌人”,申思、祁宏留给申花球迷的是酸甜苦辣混杂难言的情愫。但是,当他们如今站在悬崖边摇摇欲坠时,申花球迷给予他们的还是一份回忆与牵挂。球迷邢东在看完《申花周刊》后告诉记者:“申花承载了我们的童年记忆,我想无论球员处于怎样的风暴中心,对于我们球迷而言,他们只不过是迷途的孩童,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流着或曾流过申花的血,是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或许,网友“洲童鞋”留在微博上的话最能代表此刻申花球迷的心情:“午饭时间,看到今天《东方体育日报》的周刊,顿感五味杂陈。作罢,将他们的美好瞬间留给自己封存,把他们的过错留给世间评论吧。”

祁宏姑妈电话我,说他家人都很担心

相信很多球迷和我一样,看了今天的《申花周刊》都会觉得心有那么一点点酸,那是关于申思、祁宏心酸的“烂漫”。记忆中的美好永远无法改变,但是现实有时候总是太残酷。

这两天上海降温了,前两天夜里祁宏的姑妈跟我通过一个电话,在电话中她说祁宏家里人非常担心祁宏,特别是他的脚,由于当年没有通过手术彻底根治脚伤,那双为申花、为中国足球带来过无数关键进球的脚,一有天气变化就会给祁宏带来很多痛楚。现在沈阳比上海更加寒冷,祁宏在那边脚肯定受不了,家里人只能每天以泪洗面却无任何办法可想,那是一种非常无助的感觉。

最近这几天一直在MSN头像上用一张和祁宏的合影,那是今年5月份在恩宝杯上所拍,在什么忙都帮不上的时候,只希望用这张照片默默地为他祈祷。

最后,想说说我前天晚上做的一个梦,那是一个关于祁宏的梦。我梦到祁宏结束协查回到上海了,由于不想面对电视镜头,他找到了我,希望通过“上海热线”来曝光一张照片,向无数关心他的人说一声他回上海了。希望这个梦能成真,祁宏、申思为我们这座城市和中国足球做过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球迷也不应忘记他们。

作者 张玉泰 “上海热线”申花频道主编

转型期的球场体现

打假扫黑风暴刮过上海滩,就连不太熟悉的同事和朋友,见面打招呼后都会附带一句:“申思和祁宏还能出来么?”

这个问题,或许需要公安部门、司法机关给出答案。不过,我还是会给出自己的看法:申思、祁宏是球员代表,是中国足球利益链的最末端,就算他们真的出了问题,也是中国足球制度性腐败的结果,而不是球员本身有多坏。任何时候,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人;一个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变坏人。

也许有人会反驳,制度问题就像一块挡箭牌,任何问题都可以往这个瓶里装,如此循环往复,洪洞县里无好人就不再是玩笑话。问题在于,在那些疯狂的年代,在那些缺乏监管的日子,哪个中国足球人真敢保证,他从来没涉足过这些灰色地带,从来不清楚这些江湖潜规则?

很多人都说过,中国足球的问题,只是许多问题的缩影。在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期,有很多法规不甚完善、监管不够到位之处,有很多难以阻挡的诱惑,有些人一不小心迷失了自己,有些人却在坚持着自己的底线。所以,永远不要感慨,中国足球怎么那么黑?转型期社会遭遇的诸多困惑,自然会在足球场得到体现,在最为开放的体育媒体领域,他得到的曝光率也最高。

正因如此,对于有些足球人义正词严的控诉,我总觉得有些可笑。只要你在这个圈子里呆过,你就不可能做到纤尘不染。在足球出问题的时候,任何参与足球的从业人员,或许都没资格吐口水泼脏水装道貌岸然。退一万步说,把这个许多人的饭碗砸了,把足球事业踩到脚底狠狠跺一脚,究竟对谁有好处?

作者 《解放日报》记者 陈华

(系该期《申花周刊》封面评论作者)

不够催泪的往事 足够催泪的现实

老照片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周刊的编辑告诉我说,这期的申花周刊,第一次让很多人一边看一边流泪。除了那些熟悉申思、祁宏的记者的回忆文字之外,恐怕和那些旧日画面的忽然重现,也有很大关系。就我而言,当我重新看到申思、祁宏穿着申花球衣踢球的那些照片时,我内心也是无法控制地抖动了一下。

写别的对我来说不难,恰恰写申思、祁宏,对我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第一是他们现在的处境,第二是我们之前的熟悉,我已经尽量选择了一些在我看来,并不足够催泪的往事,但编辑告诉我,还是有人在看过之后,眼眶不知不觉地湿润。

那么多往事,随便拿出来几件,都可以击中你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位。虽然这行只是我们的工作,但从1994年到今天,球场上的他们,和球场边的我们,都把最好的青春交给了那支名叫上海申花的球队。其实我知道,当年他们告别申花,还是有着很多难言之隐的,当然,人生没有如果,现在,我只有希望他们能度过人生的这一次考验。

作者 《足球》报记者 姬宇阳

(系该期《申花周刊》“主题观点”评论作者)

不迷恋哥 迷恋青春

2010春晚仿佛就在昨天——消失近二十年的小虎队重新集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年这三位偶像的歌迷大多是他们同龄的“70后”,再看自己当年的偶像,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华便成为必然。到头来,蓦然回首间,歌迷们却发现自己迷恋的不只是偶像,更重要的是自己逝去的青春年华。

迷恋偶像往往与青春年少常相伴——作为申花偶像的申思、祁宏在被协查后,自然让人唏嘘不已,同时也引发了沪上申花球迷的集体回忆。是的,在当年青春岁月时曾经那么喜欢这两位城市的偶像。继而才发现自己一直低头匆匆赶路时,来不及梳理的青春,已然成为回不去的历史——抬头照照镜子,看到的是自己稀疏的头发,还有身后嗷嗷待哺的孩子……

怀旧,是好事。无论是少年还是退休老者,都有可能从怀旧中获得更加成熟的经验和教训。更为难得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获得温暖身心的流畅和感悟。

作者 本报记者 王东生

(系该期《申花周刊》申思祁宏怀旧系列报道作者)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Zachzh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