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亚运要闻 > 正文

山歌船灯迎接火炬 “世界客都”传递“潮流”

2010年10月24日15:01新华网叶前 乌梦达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新华网广东梅州10月24日体育专电(记者叶前乌梦达)广州亚运会圣火24日在“世界客都”梅州传递。

受台风“鲇鱼”影响,亚运圣火此前两站的传递都在风雨中进行。23日“鲇鱼”绕过广东在福建登陆后,梅州的雨水也随之消停。当天上午天朗气清,8时35分,多哈亚运会女子曲棍球冠军队员陈秋琦从梅州市代市长朱泽君手中接过第一棒火炬,从具有浓郁客家民俗风情的“客天下”广场出发,开启了亚运圣火的“客都”之旅。

两次参加亚运会并夺得冠军的陈秋琦,是第一次当火炬手。她说:“在自己的家乡传递圣火,胜过拿亚运冠军。”

在梅州的507万人口中,逾99%是客家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享有“世界客都”的美誉。热情的客家人唱山歌舞船灯,用客家人世代相传的文艺表演热情迎接亚运圣火的到来。

在梅州的80名火炬手中,有4名分别来自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客属,他们或在这里投资兴业,或为家乡捐赠桑梓。祖籍梅州市五华县的台胞黄明智是当天第33棒火炬手。17年前,他就在大陆投资设厂。2003年,他回到故乡梅州兴办电机企业。“能够在自己的故乡担任火炬手,意义不同寻常,”黄明智说。

沿着梅江,“潮流”火炬传递到当天最年长的火炬手手中。曾雪麟——这个名字对熟悉中国足球的人来说都不陌生。他是曾带领中国队在亚洲取得最好成绩的原国家男足主教练,已经82岁高龄的曾雪麟被尊称为中国的“足球泰斗”。“活了这么大岁数,这是我第一次当火炬手,而且还是在我的家乡梅州,还有什么比这更高兴的呢?”担当第74棒火炬手的老人难掩激动之情。

梅州历史上一直是“足球之乡”,曾涌现过李惠堂这样与贝利齐名的“球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梅州籍球员曾一度占据国家队的半壁江山。

经过80名火炬手的手手相传,“潮流”火炬被迎到了设在梅州市院士广场的收火仪式现场。梅州因走出了23位院士还享有“文化之乡”的美誉。

上午9时45分,当天的最后一棒火炬手、梅州本地民营企业家宁远喜将圣火收入火种盆,结束了“潮流”火炬在“世界客都”的传递。

广州亚运会圣火结束“客都之旅”后,25日将在广东省内另一个主要的客家人聚居地——河源市传递。

(新华网)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