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张路平:广州亚运会该卸下政治负担

2010年10月13日10:42体坛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在一个“全体育”的国度,国人居然要不倦搜寻广州亚运会举办的价值,这本身就是亚洲体育霸主俯视四海的隐喻。有点茫然,但这是高手拔剑四顾的独孤求败。

我个人,最关心李永波(微博 博客)和李矛的“二人转”。狙击林丹(微博 博客),早已成为李矛的日常哲学,他手中的新旧王牌朴成奂和李宗伟,也的确屡屡让林丹吞下苦果,不过对李永波来说,夺冠才是王道,你李矛可以击败林丹,但我麾下还有陈金(微博 博客)、鲍春来(微博 博客)。目标之间的裂缝和错位,兼以个人的恩怨记忆,一桩错综复杂的悬案又将上演它的第N版。至于传统悬念金牌数,则只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51×4。51是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数,4,是我们经过严密测算得出的一个保守系数。

其实对于任何举办者来说,竞技的意义总是可以忽略不计,广州的初衷,隐含着城市竞争和精神需求的双重命题。中国的各个城市之间,充满了竞争和攀比的意味,其中以京沪之间的亮瑜情结为最。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上海则有经济首都之誉,形成了国家政治和经济地理上的京沪轴线,以此为背景,在北京决定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6个月后,上海即做出了申办世博会的决定。

京沪之间没有棋秤的对局,让坐大的广东跃跃欲战。21世纪初的广东省,经济总量已连续十几年位于全国第一,形成了“京沪穗三角”中举足轻重的一极。而积累了相当财富后的广东人,更产生了强大的精神需求。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东的省会广州何以解忧?亚运如约而来。

北京奥运会两年后,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先后承担起了接棒者的角色,使得“中国热”度数不减。而这,都是中国崛起的同心波而已。当然,奥运和世博作为中国的里程碑事件,无论是国家重视程度、民众关注热情还是世界性的影响力,都远远盖过亚运。但亚运作为一项亚洲人自己的赛事,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亚运会的美艳光鲜,更多是因其体育外表下,所附着的特殊政治文化诉求。以近两届亚运会为例,第十四届釜山亚运会的主题,是表达南北朝鲜统一的意愿。亚运圣火被组委会称为“统一之火”,是从韩国的汉拿山和朝鲜的白头山同时采集,然后在具有特殊意义的板门店“合火”。而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则强力冲击了当地固有的政治文化。卡塔尔雇佣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团队和组织人才,参与到多哈运动会的组织中,等于把西方管理模式移植到卡塔尔相对松散的管理机制中。同时,多哈亚运会创造各种条件吸引西亚妇女积极参与,对西亚国家的妇女解放,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至于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更被赋予了严肃的政治意义。那是一个将体育成绩与国家尊严紧紧结合的时代,北京亚运会极大地塑造了中国人的自信和自尊。首先是金牌榜上的无以伦比,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中国惊险地以一金优势力压东道主韩国,而1988年奥运会,中国军团更是“兵败汉城”,因此北京亚运会上的183枚金牌(韩国54枚),一举奠定了中国亚洲第一体育强国的地位;其次,在当时特殊的国际背景下,主办亚运这样的大型活动,本身就是“振兴中华”的一种努力。于中国,体育成为政治符号,既是遭受多年政治隔离的结果,更是100多年屈辱历史的结果。

今天的广州,可以卸下20年前北京那样的政治负担,潇洒地增强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亚洲诸多非首都城市,如日本的横滨、印度的孟买、韩国的釜山等,都非常热衷于组织各种大型国际活动,让世界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经济健康发展,有更多商业机会和适宜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这是我们观察广州亚运最重要的一个逻辑入口。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