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孟晓琦:男篮世锦赛总结 快准灵不是中国特色

2010年09月09日10:10篮球先锋报孟晓琦我要评论(0)
字号:T|T

特派记者孟晓琦9月8日伊斯坦布尔报道 没有哪一位中国球员,是带着笑容离开伊斯坦布尔塞南-厄尔德姆球馆的。一场惊喜用五天消化干净后,等待他们的依旧是一场失利,还有到此为止的结局。

也没有哪一位中国球员,不是带着一丝温暖走进他们下榻的伊斯坦布尔波拉特酒店大堂的,迎接他们的是中国篮球掌门人信兰成的肯定,大概还有再战亚运会、亚锦赛的鼓励。

失利,不是失败,在中国男篮踏上回国的班机之前,他们已经可以捕捉到此次世锦赛之行的旋律。一次早就注定会有新鲜体验的世锦赛,一个总能制造些新鲜话题的洋帅,一批迟早将成为中国篮球新实力的面孔,只会催促人们踮起脚尖,去打量中国篮球的未来。你不妨相信,伊斯坦布尔已经是中国男篮重新迈步的起点。

再要做的事情,就是以这样一支球队为标本,知不足而奋起。一战定型的中国男篮,需要精益求精的还有很多事情。

“快准灵”不是中国特色

抵达安卡拉的第一天起,华德就绝少提起他的motionoffense。可是从小组赛第一战打希腊始,至八分之一决赛斗立陶宛结束,中国队但凡惊到对手的片段,都是将快速进攻的特色挥到了淋漓尽致。

也是中国队的球员不必再整天被提醒,也是邓华德清楚那并不是贴着他标签的发明。当今世界篮球千变万化,“快”与“准”已是天下大同的追求,美国队甚至因为手持这两柄利器,可以肆无忌惮地放弃实力派中锋的寻觅。这时候,再说“快准灵”该是中国篮球的特色,不是说中国篮球该跟上“快准灵”的潮流。

给予易建联无限开火权就与此有关,采用“双控卫”配置也与此有关,如果说过去七八年里、中国篮球因为守着姚明而建立起一套旁人无法复制的体系,自2010年世锦赛始,中国男篮不过是让自己回归到人人皆可试之的寻常轨道而已。以前那叫一招鲜,现在开始拼耐心。

免不了就要从后卫谈起。这是中国篮球老生常谈的难题,甚至成为诸多人眼里,中国男篮永难填平的黑洞。即使到了本届世锦赛,三朝元老刘炜依然饱受非议,打过NBA孙悦依然起伏不定,居然惹得邓华德最后一战打完顾不得风度替刘炜申辩。你自然可以坚持自己的判断,中国后卫的确尚未达到世界水平;你又不妨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他们,至少中国男篮在本届比赛里,没有哪一场被对手的紧逼搞得无地自容。

现实只是,他们符合中国篮球的现实底蕴,用所谓的国际标准去衡量他们总会显出差距,却并不证明他们自我寻找的道路毫无可取。道理很简单,如果以欧洲后卫的全能素质作为标准,波多黎各的阿罗约和巴里亚都不大合格,却没有几人敢否认他们是合格的球队领导者。同样打“快”,塞尔维亚队的“快”怎么可能跟波多黎各队的“快”吻合?

再论中国队,“快准灵”固然永远被我们挂在嘴边,可是近三十年里长时间占据国家队主力组织后卫位置的,刘炜之前的孙凤武、吴庆龙、李晓勇几人,实际上都是攻击力强过组织能力的全能后卫。刘炜在比赛中犯下的错误必然值得咀嚼,却不至于成为中国男篮整个体系运转的仅有阻力,我们乐于看到的是全体球员的节奏同步,这在大多数世界级球队中是相当容易做到的事情,顷刻间要让中国队实现却真有难度。

与姚明无关,与CBA联赛有关。

邓华德需要的不是时间

中国篮球当然有必要感谢邓华德,哪怕他当初只是抱着冒险的心态。

他的情绪的确够有感染力。中国队小组赛出线的那一刻,邓华德的表现完全不像一位主教练,倒像是一名得知喜从天降的球员。可就是他的这种直来直去,让前几年习惯了被尤纳斯批评的球员们如梦方醒,积压太久的无拘无束,汇聚起来就是一股热流。

篮管中心领导已经有了表态,邓华德在某种意义上比尤纳斯更适合中国男篮。这句话当然很受用,首先受用的又必定是邓华德,因为他得到的不只是专业能力的肯定,更会有一份合约的延续。迄今为止,也很少有人知道邓华德上任时,跟篮管中心签订了一份怎样的阶段性合同,不过他聘请的土耳其助教恩纳克,在中国队打完立陶宛之后表示,自己也将跟随中国队立刻返回,因为他的合同签到了亚运会结束。

邓华德是不是最初也签到亚运会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世锦赛的1胜5负,就足以保证他干到明年亚锦赛结束。一位职业教练,一位执教国家队的职业教练,有两年的时间基本上就可以保证将自己的思想精髓全部体现,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邓华德下一步需要攻克的就不再是时间,不再是中国球员对于他执教风格的怀疑,而将是他还可以掏出多少东西。

客观而言,本届中国男篮的教练组,在功能设置上已经要比以往任何一套班子都要细致,邓华德扮演的角色倒更像是一位NBA球队的主教练,更重在集纳合成。这肯定是一个好消息,甚至以备战明年亚锦赛的名义,中国男篮再寻找一位在黎巴嫩执教过的助教都有必要。只不过,我们更愿意认定那样的人选终究只是绿叶,红花只能是邓华德自己。

他需要做的事情,或许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中国篮球在伊斯坦布尔暴露出的问题,跟兵力不够充裕有关系,也跟战术准备的灵活性不足有关系。打立陶宛一战,易建联全场比赛被对手死盯,实战中当然能看出中国队竭力为他创造出空间,打到最后也还是没能解放阿联。世界上没有哪个教练是万能钥匙,易建联作为中国队第一得分手被对手死缠却是不难预料的,中国队在尚未达到以不变应万变之境界前,多些后手总是有好处的。

该送给邓华德的那句话,或许就是:两手都要硬。

“补血”不是只靠新人

也还是打立陶宛那一战进行中,来自西班牙的同行询问记者:“中国队世锦赛总共有多少球员报名?” 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当然不会有“12”之外的第二个答案,只不过是外国记者诧异,中国队轮换上场的为何就那么六七个人。五名首发,加上周鹏和丁锦辉,几乎就占去了中国队整场比赛95%的出场时间,甚至连中国记者时候都慨叹,再多个朱芳雨谁的,这八强说不定就又闯了进去。

朱芳雨无疑是这届中国男篮的一个问号。伤病恢复不及也罢,将帅意见不合也罢,他的缺阵终归是一大损失。诚然,可以说是朱芳雨缺阵空出了一个名额,可以保证于澍龙、郭艾伦和张兆旭三位新人悉数随队出征,可最终穿着8号球衣的还是比朱芳雨更要年长的金立鹏。邓华德带着他去,又没敢怎么用。

并不是要阻挠中国男篮补充新鲜血液,补充新鲜血液的事情一年前就该动手,邓家军做的几乎相当于亡羊补牢的事情。只是略微想要提醒,以中国篮球现如今的造血体系,有些事情实在是可以跟提拔新人慢慢培养并行的,就比如再发掘出几个“金立鹏”、再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假如我们认定邓华德式的路线是中国篮球的持久之道,从已经成熟的球员中寻找潜力其实更有普及性意义。回到俱乐部,他们还可以带动年轻球员,中国篮球的“割茬”现象或许能够得到缓解。

这也不是什么心血来潮的念头,是因为早就有退役的国手闲聊时,谈及有不少年过三十的球员还有为国效力之心,无奈国家队多年来总是循着周期“辞旧迎新”,无形中等于浪费了不少资源。再看看世锦赛上哪怕那些一流、准一流强队,往往队中还囤着些高龄老将,阿根廷队中有35岁的奥博托,巴西队阵中也有35岁的马查多,虽是廉颇,越战越勇。

很难让人相信,邓华德就是自告奋勇,非要用对阵土耳其那样的惨败来锻炼新人,尽管有传言说那场比赛开始前半小时,是他自作主张更换了首发名单。抑或,在选拔人才这种事情上,更需要有来自高层的力量保证不拘一格,因为中国篮球的出产效率总是无法让人满意。

当然,以更加长远的未来计,中国男篮的希望总是要寄托在新人身上的。中国队世锦赛最后一战开打前,训练场上有过这样的情景:孙悦专挑郭艾伦练一打一,已是助理教练的李楠手把手地教着苏伟练进攻动作。很欣慰,很期盼。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