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申雪赵宏博婚礼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婚礼秀开启后申雪赵宏博时代

2010年09月03日17:43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对于两位奥运冠军来说,新的职业序幕是由他们参与组织的商业表演活动开始的。他们如今是这个花滑商业演出的发起人、策划人、艺术顾问和承办人。如何让中国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花滑,而不仅是作为一个奥运冲金项目,是申雪赵宏博今后最想做的

本刊记者/万佳欢

首都体育馆训练馆里,《天下无双》的曲子响了一遍又一遍。37岁的赵宏博不断将小他5岁的申雪高高举起,满头大汗。一群小队员带着近乎崇敬的目光看着这对标杆式的模范运动员,刚刚走进训练场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任洪国对他们开玩笑说,“我来看看国家队训练最刻苦的两个队员。”

半年前,申雪、赵宏博复出后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以总成绩216.57的历史最高分为中国花样滑冰获得历史上首枚奥运会金牌,也为自己在中国冰坛称霸长达18年、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之后,申、赵二人再次宣布退役,中国花样滑冰也由此进入“后申雪赵宏博”时代。

此时,他们正为在中国首次举行的国际级花样滑冰商业演出排练新曲目。这些天来,两人每天训练三次,晚上练到11点,结束以后甚至已经没有精力说话。

9月4日,由他们俩发起的花样滑冰表演秀将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上演。其中云集了浅田真央、普鲁申科等六位世界冠军,歌手张靓颖以及小提琴家吕思清是此次演出的助阵嘉宾,但申雪、赵宏博仍然是该活动的最大招牌和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当场举办两人的婚礼被设计为演出中最重要的环节,两个人的号召力更成为这次表演活动最终得以立项并实施的必要条件。

对于两位奥运冠军来说,为他们新的职业生涯拉开序幕的正是这个由他们参与组织的商业表演活动。他们如今的头衔和角色不再仅仅是“花样滑冰运动员”或“世界冠军”,而是一个和花滑相关的商业演出的发起人、策划人、艺术顾问和承办人。

把花滑表演秀带到中国

作为组织者之一,他们还必须不时抽身出来,配合活动的宣传、采访,以及管理现场演出的整体编排、流程和转场等具体事宜。

申赵二人对这次演出抱有极大期待。在他们的构想里,这出“秀”的演出流程及商业运作是借鉴的美国著名花滑巡演Stars on Ice的标准进行。

Stars on Ice最早由国际管理集团(IMG)于1986年举办,并一直延续至今,是有主题性的花样滑冰巡演品牌。它最大的特点是集结精英级别选手,进行单个节目和集体编排演出。之后的Champions on Ice、Disney on Ice等花滑演出品牌都是脱胎于此。它的影响更在于,“表演”逐渐成为花样滑冰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3月的花样滑冰赛季结束后,通常都会有长达两到三个月的“表演季”。

1999年,开始跻身世界一流选手行列的申雪、赵宏博就受邀前往美国和加拿大,参加Stars on Ice的演出。气场十足的灯光和声乐效果,更接近舞蹈的主题表现和难得一见的与一流选手同台集体表演……赵宏博早就想把这样的表演秀带到中国。

在中国,举办大型商业活动的热潮近年来方兴未艾。体育活动是其间的重要部分,商业足球赛事进入中国已有15年历史,而花样滑冰这样极具观赏性的项目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

这个市场空间自然被IMG看在眼里。作为业内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专业赛事管理公司,IMG参与运营了甲A足球联赛、CBA篮球联赛等大型职业赛事,并在多年前就有将自己的Stars on Ice引进中国的打算。今年世锦赛后,IMG还与中国花样滑冰协会有过接触,但因各方面原因一直未能谈妥。

在中国进行商演运作并不容易。“这样的表演秀成本很高,除了场馆场租、灯光音响和世界冠军高昂的出场费,还得五星级饭店、豪华交通接待,没有赞助肯定难以支撑,组织运作自然十分不易,”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花样滑冰部主任杨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而据赵宏博分析,“中国比较特殊,中间有很多协调的环节,不是说一个公司就可以完全操作起来。”在抱有极大热情的同时,他似乎对困难也已有预期。

他们在中国代表花滑的品牌

退役后,做花滑表演秀的想法才被申、赵提上日程,而计划最终板上钉钉时已是6月。9月演出,这样的准备时间已显得仓促。

5月在韩国演出时,赵宏博跟别人提起9月左右想要在中国做一个演出,对方大吃一惊:提前半年运作还行,你们就三个月,根本不可能。赵宏博回答,“中国人奥运会都能干,肯定行!”

不过,困难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冬奥会后,申、赵的经纪公司合众宽思AIM刚一开始就表演项目跟有关企业展开商谈,经费问题成为了最大障碍。很多人对花滑项目缺乏了解,而这种演出形式又是首次登陆中国,相关企业自然对投资赞助小心谨慎。“没人敢做,肯定赔死了。所以他们考虑来考虑去,总是做不了。”赵宏博说。

此时,申赵二人的明星效应发挥了极大作用。事实上,中国花样滑冰的最大品牌就是申雪、赵宏博。5月,安利公司终于确定以冠名形式对表演进行赞助,另有两家企业同意以实物形式赞助,余下的资金投入则由申雪、赵宏博的工作室与其经纪公司自掏腰包。

另一方面,上海东方卫视作为协办方加盟,资金与现场设备、电视转播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这场花滑的表演秀终于走上了它原定的、多方协作的、完全市场化的运作轨道。

如果说Stars on Ice是在全力打造明星群体的品牌效应,那么对于首次在中国的冰上商演来说,申雪、赵宏博就是最大的品牌。

资金问题基本解决了,但邀请世界一流运动员参演又成了难题。现役运动员一般10月就进入赛季,9月无疑都忙于编排和训练;而中国方面有些冒险地把表演放在了9月,一些高水平运动员不想来也在情理之中。而这些明星大腕高昂的出场费,也令运作方颇为头疼。

此时,这对奥运冠军的个人品牌再次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他们想到用自己的婚礼来打动其他明星。“只能趁这个时机,用个人婚礼为由邀请他们来。这么多年的好朋友,他们肯定会来。”赵宏博说。

这的确是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包括浅田真央、约翰尼·威尔、普鲁申科在内的名将们都接受了邀请,并且只象征性地收了“相对较少的钱”。

在国外,邀请选手一般是公司行为,几乎没有这样由运动员出面邀请选手的情况,更何况是以参加个人婚礼为由头。此举在国内也引起巨大争议,很多人评论他们“借婚礼炒作”,“为了赚钱、牟利”,甚至称这是“出卖自己的婚礼”。

不过,面对各种非议,申雪、赵宏博几乎无暇顾及,因为除了排练演出新曲目,他们还要牵头管理演出候场、转场、衔接以及灯光布置等等——除了他们,国内参与演出运作的没有任何人近距离体验过这个项目,大家都是“外行”。

参加过那么多场国外巡演,赵宏博能深切体会到花滑演出上国内外的差距,Stars on Ice不光“灯光效果跟每年的中国杯表演完全不同”,其精细的商业运行方式也更为完美。

在2008年美国Stars on Ice的表演中,申、赵每场要返场7次,每次的换装时间都相当有限。不过,有的衣服是特制的,带有拉链,鞋子都不用脱;另外还有专门负责服装的工作人员帮忙穿衣,通道、候场都是流水线式的,最快时几十秒就可以上场。

“特别商业化,时间都是按秒来算。这就是我将来想做的,有一个非常专业化团队来进行表演运作。”赵宏博憧憬地描述道。

“没有人能做得更多”

自1992年第一次冰上牵手到获得第一个全国冠军,申雪、赵宏博只用了4个月。此后十余年间,他们一直稳居国内花滑第一梯队,无可争议地开创了双人滑项目在中国的“申雪赵宏博时代”。

在这个属于他们时代中,过程充满了荣誉、伤病、重返、回归等关键词。

在2005年的一次训练中,赵宏博跟腱断裂;仅仅6个月后,他们在都灵奇迹般地赢得了一块冬奥会铜牌。2007年,在拿到第三块世锦赛金牌后,申、赵宣布退役。远离赛场2年后,这对年龄相加近70岁的选手竟然重返赛场,并于2009年底获得花滑大奖赛金牌,大赛官网惊呼这是“不可思议的王者回归”。

然而,在国家队的进进出出之间,申雪、赵宏博不得不仔细考虑他们的未来。

很多事情倒是先找上了他们。自从跻身世界一流选手行列起,两人就开始成为各个公司的香饽饽,找他们商谈签约事宜的经纪公司多到“不计其数”,他们则一路跌跌撞撞地开始寻找自己的社会角色。此前,有记者问起他以后想做什么,他回答说:“教练。”

2006年4月,申、赵与中视神奇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约。1年多后,由于一些酬金上的纠纷,他们先后起诉经纪人和公司,并最终与公司解约。

2007年第一次退役后,申雪、赵宏博与深圳一家滑冰俱乐部签下三年合同,以担任教练的方式与对方共同经营俱乐部,当起了老板,“什么事都得操心”。

“‘老板’这个称号我不适应,叫我赵总我就受不了。一般都是叫赵老师。”赵宏博说。用他的话说,自己做官会“晕头转向”,申雪则“算钱都算不明白,没脑子经商”。

事后,他曾承认当时跟俱乐部方在赚钱理念和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差距,并希望以后不再以这样的方式合作。2009 年7月,为了重返国家队、备战奥运,二人与俱乐部提前解约。

相比经营商业俱乐部,申雪认为“做运动员当然是更轻松,虽然压力巨大,但做的事很单纯——就是全力以赴训练。外围的事会有很多人帮你去做”。她从6岁开始滑冰,9岁进入市体工队,可以说一直生活在举国体制包围下的“小社会”中。

而如今,不单单是国家队需要适应 “后申雪赵宏博时代”,他们自己更需要适应。

深圳的经营经历算是他们脱离纯粹运动员角色的一次“小实习”。他们认为那段经历挺好的,尤其是在心态上,“只能通过锻炼学习,这是必经之路,”赵宏博表示。

现在,他对于未来显然有了更大的“野心”。在他的周密计划中,花样滑冰的商业表演是一种“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花滑项目,这只是“宏伟蓝图”的第一步——他最终的希望,是把中国花样滑冰“整个儿做起来”。

2009年,全国正式注册的花样滑冰选手只有248个,这个项目从普及度、人才选拔、培养等环节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而赵宏博已经在琢磨如何解决学花滑人基数少的状况。除了商业演出,他还想“推一些很帅的花滑明星”,他还想做花滑杂志,吸引公众的关注;再下一步,“就是让大家参与进来,我们将会进行人才培养,”他说。

接下来,赵宏博和申雪计划做一个“冰天使梦想”基金会计划,目的是培养包括智障儿童在内的青少年运动员。有可能的话,他们还想在国内建四到五个区域性的训练基地,将滑冰项目基地从东北扩展到全国。

赵宏博还希望,将来做一个“更有目的性”的滑冰俱乐部,跟国外滑出世界冠军的俱乐部一样,培养专业运动员。

“做了一大堆事情,最终还是得回来当教练。”申雪笑着补充说。

朋友对他们说,你俩当国家教练就得了,转那么一大圈干吗。赵宏博说“我们不做没有人做,没有人能做得更多。”

目前,两位奥运冠军首次尝试组织的首次花滑商演,由于加入了婚礼这一特殊环节,因而有一半是作为赠票送出。截至演出前一周,票面价值从100元到1080元的可售票部分已售出八成。至于市场情况能否实现申、赵二人预期的“在明、后年延续这一演出品牌”,尚未可知。

(中国新闻网)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