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综合其它 > 正文

湖南举重强大有理:后辈人才多 训练方法科学

字号:T|T

8月2日至8日,来自全国30多所举重高水平人才基地的“大力士”齐聚长沙,进行了一场90后的“青春较量”,代表我省出战的新化举重学校夺得8金,列团体总分第二。而在去年的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我省举重选手斩获5金,揽走全运会举重金牌总数的三分之一。

从伍湘梅、彭颂、杨霞、乐茂盛到杨炼、龙清泉、李萍、杨帆,湖南举重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不断涌现,实力之强无需赘述,近20年来长盛不衰,背后的“秘密”却值得探讨。这次比赛结束后,记者采访了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的相关人士,发现“强势”背后,“有迹”可循。

“全省举重后备人才过万”

——强大的后备人才库是塔基

我省到底有多少人在练举重?“超过1万人!”当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贺益成说出这个数字时,记者有些吃惊。

真有这么多人吗?“我们的数据是可靠的,目前我省有6个高水平人才后备基地,全省业余举重训练的校、班、点超过70个,教练人数也过百。最近几年,一些中小学开始和体校联合办学,举重人口的基数是在增加的。”贺益成从事了30多年的举重教练工作,在他看来,全省是一盘棋,只有布局扎实,才能厚积薄发。

这次的全国举重高水平人才基地锦标赛,参赛选手都是90后,均为各省市后备力量的佼佼者。我省仅派出新化举重学校参赛,就夺得8金,后备人才的实力可见一斑。

“我省现在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年龄层次比较合理,从各地方到省队的输送渠道畅通,好苗子会及时吸收到省队。”贺益成介绍说,“过去人才流失的现象基本不会出现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塔基,湖南的举重尖子运动员才会层出不穷。这是良性循环,也是基础。

“湖南的训练有‘一套’”

——坚持科学的训练方法

举重是湖南的体育精品项目,出几个人才也许不难,难的是能持续不断地出人才。贺益成认为,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模式是关键。

目前,省举重队细分三个梯队,但不同层次的队伍并没有明显的“待遇”隔阂。“各队的竞争十分激烈,以教练组为单位,谁有能力谁就上一线代表省队出战。” 贺益成说,“大家相互较劲,训练积极性很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上升也快。”

在训练方法上,湖南举重也有着自己的特点,男女小级别是传统优势级别,其中女子48和53公斤级,实现了全运会“三连冠”,在全国绝无仅有。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曾用“训练抓得细”来形容湖南举重队,国内其他队伍也都认为:湖南的训练确实“有一套”。 去年全运会,祁希慧夺得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别的金牌,谈起这位“黑马”,贺益成仍十分兴奋:“我们的成功经验就是充分吸取南方和北方的举重特点,北方人力量好,南方举重的技术细。我们对祁希慧采用了南方优势级别小级别的训练模式,把她给‘改良’了。”

利用科学的保障手段也是湖南举重队取得佳绩的“秘诀”。去年全运会,省举重队组成了包括熊若虹等著名医学博士在内的团队,训科医一体超过十人,来保障运动员备战。

“提倡快乐举重”

——创新的培养思维和模式

硬邦邦的杠铃撞击声、布满老茧手掌心、枯燥的训练……这是大多数人对举重运动员的印象。

对于我省举重名将乐茂盛来说,这种场景再熟悉不过,如今成为教练后,他觉得这种印象可以“改变”了。乐茂盛现在是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培训部主任,他说,和现在的90后孩子一样,举重队的孩子,也喜欢上网、听音乐,快男、花儿朵朵是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生活中同样充满快乐。

“培养的思维不能和过去一样了,要更注重他们的心理状况。我们现在倡导快乐举重,充满乐趣的过程才能提高。”乐茂盛说,“举重展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征服不同的重量,孩子们也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与此同时,如何指引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从“老时补血”向“少时造血”转变,我省举重队也在做积极有效的尝试。

“基层体校与教育部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像茶陵一中、宁乡一中等学校,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孩子们利用早上或者晚上的课余时间训练,学习、训练两不误。”乐茂盛说。

当然,在乐茂盛看来,解决“学训矛盾”难度依旧不小,但这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也是在探索之中,只要坚持,我们有信心再培养出新的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