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体育产业 > 产业动态 > 正文

体育产业列入成都新兴规划 功能集聚惠及百姓

字号:T|T

  6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新闻发布会。体育产业首次被列入我市新兴产业规划。市体育局局长覃文林介绍了成都作为国家四大体育产业基地之一,提出了打造国际化体育产业区域中心城市的新目标等有关重点内容。解读该《规划》,最让普通市民感兴趣的,自然是成都即将在区(市)县打造6个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可以预见,未来的体育休闲好去处将是星罗棋布,市民们将实实在在地受惠其中。

  奥体中心将匹配体育大城

  成都是国家四大体育产业基地之一,其他三个城市分别是深圳、晋江和北京。但作为成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开展的基础硬件设施,体育场馆的数量不足和档次不够都制约了成都体育健身、体育赛事和训练的进一步举办和开展。从质量上看,全市仅有甲级体育场和甲级体育馆各1座,难以满足承办国际大型综合赛事的要求。这与成都市建设体育强市、打造中国体育之都的定位和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因此,《规划》已将场馆设施的修建列入体育产业发展初期阶段的重要任务,努力兴建一批体育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娱乐的场馆设施。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为申办第13届全运会而规划新建的成都市奥体中心、MGM(美高梅集团)竞技展演中心等。“新奥体中心,肯定比现在的场馆好。”覃文林说,“目前已敲定在双流兴建。如果能成功申办全运会,2017年之前肯定能建成。”至于可能将逐渐退出舞台中心的成体中心,覃文林表示今后肯定有合理、科学的安排。另据透露,MGM“中国假期”项目包括MGM竞技展演中心、高尔夫球场及俱乐部、高尔夫学院、汽车运动赛道及综合配套设施、体育主题酒店、会议中心以及森林运动休闲区规划的其他体育项目。不过,对此业界人士也认为,在建设新场馆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旧场馆的改造和利用,充分挖掘新、老场馆的潜力,转变场馆管理和运营体制,协调好场馆公益性与经营性之间的关系,以适应体育产业化发展。

  打造成都自己的品牌赛事

  随着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世界级的高级赛事也频频造访成都。在刚结束了女足亚洲杯赛事后,今年7月成都又将迎来斯诺克中国巡回赛成都站的比赛。今年9月,IDSF(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世界杯标准舞比赛、现代五项世界锦标赛也将在成都举办。今年10月,ATP(国际职业网球协会)冠军巡回赛将在成都举行公开赛。

  新规划已经将体育竞赛表演业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以赛事为龙头,突出赛事经济、通过市场机制打造3—5个品牌赛事,让体育娱乐市场、体育健身市场、体育产品市场和体育中介市场衔接,逐步建立以赛事聚集产业要素的体育服务新格局。“除了承办赛事,我们还需要有自己的品牌赛事。这样的话,才能突出一个可持续性,真正把品牌做大做强。”覃文林透露,按照“老百姓最关注、在世界上有影响、可持续举办”等原则,正在策划推出成都自己的品牌赛事。在此方面,他认为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参与,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比如已经搞了10年的‘水井坊杯’中国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在国内就很有名气。我们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培育和打造1—2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

  成都在电子竞技和数字体育方面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在享受了举办WCG总决赛的无限风光之后,很多人都已开始思考,成都如果在未来能推出一项属于自己的高水平电子竞技大赛,而且充分开发电子竞技相关产业链和衍生产业领域的潜在价值,极大发挥赛事对成都数字体育产业长期持续的影响,成都甚至有望成为世界数字体育产业的中心。

  特色体育休闲旅游去处多

  众所周知,固有的休闲方式已不能满足成都人的需求,他们逐步追求积极、健康、快乐的休闲方式,人们越来越崇尚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方式,而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此外,体育健身休闲业还能扩大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目前,成都体育特色休闲已经顺势而上,在新规划中,成都市将在郊区(市)县打造6个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各种体育运动休闲场所将星罗棋布。今后,成都市民可以去虹口漂流,去都江堰骑山地自行车或登山,去双流观赏各类国内外大型赛事,去温江观看马术表演,或者去新津搞水上运动,到龙泉赛车,去大邑滑雪……甚至就在身边,就能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当下,广场体育已经成为成都群众性健身休闲活动的亮点。成都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体育健身休闲去处,拓宽了大众体育健身休闲领域,还极大地带动了体育消费。据统计,2008年成都体育健身休闲业收入达到59.35亿元,占全市体育产业总收入的80%,成为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不管其形态如何变化,但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出发的宗旨不会变。”业内人士评价,“以体育赛事为龙头拉动体育产业发展是初级阶段,进入以体育休闲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是高级阶段,最终要形成体育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最终产业形态。”《规划》还提出了加强领导、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落实税收支持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加快信息化建设等八项保障措施,为这个恩泽于民的“十年计划”保驾护航。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