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乒乓球 > 正文

特评:大国心态渐成 不再过度依赖金牌证明

2010年05月31日17:30网友博客我要评论(0)
字号:T|T

北京时间5月30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第50届团体世乒赛进入到决赛的争夺。中国女团与新加坡女队争夺考比伦杯,最终中国女队1-3负于新加坡,19年来再次丢冠无缘女团九连冠,新加坡则首夺考比伦杯。中国女乒这次失利不仅无缘卫冕,也再次无缘9连冠,重蹈19年前覆辙。

不过对于常年处于独孤求败状态的中国女乒意外丢冠,中国国内舆论并没有太多的激烈的反应,大部分的媒体甚至宣称这是一件对于促进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打好契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声音呢?主要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以往中国乒乓球战无不胜,而再这样大包大揽下去非常不利于乒乓球的推广和发展,被逐出奥运会也是迟早的事,之前有个耐人寻味的新闻欧洲著名乒坛老将在退役之时被世界乒联授予一个荣誉奖,他们都打了几十年乒乓球竟然大赛奖牌也没得到,只能靠乒联一个安慰奖来聊以自慰。

孤独以求败、当惊世界殊。说的是中国乒乓球。世乒赛,奥运会中国队多年大包大揽,其他对手遇到中国毫无抵抗之力,纷纷举手投降,保存实力力拼其他对手,争夺第二名。乒乓球成为了中国独大傲然群雄的“舞台”。中国乒乓球赛场中的绝对优势大大降低了体育竞技的偶然因素,如果一项体育竞技比赛的结果变成可预见的必然,体育就会失去其最大的魅力,自身商业价值也将受限。

是的,中国人还没有完全超越输赢,不能将胜负置于脑后而欣赏比赛过程,不能完全将胜负与民族荣誉脱钩,但我们至少已经能够不将输赢的悲喜带到第二天,很快会忘记输赢而回归平常,这也是一种平常心,相比过去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首先,中国在先后参加的八届奥运会上夺得的金牌早逾百枚,总数早已超过日本成为亚洲之冠。对中国人来说,已经见过、见多、见惯金牌了,这东西已经没有从前那么稀罕了。每一枚金牌也不再承载过多的超越体育竞技和参与快乐的沉重意义,不再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其次,今天的中国人已经有了某种强国的身份认同感,不再过度依赖金牌来证明什么。记得曾屡获金牌的李宁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跳马失手后,举国失望,难以释怀,不满、抱怨、指责和嘲讽铺天盖地。一个有着弱国心态、缺乏发展自信的国家,太需要金牌证明自己,太需要金牌滋养民族荣誉感,也太需要用胜利鼓舞人心,所以这样的社会容不得运动员有任何闪失,它会把赛场失利当作一场国家性灾难。这是一个社会极度缺乏成熟和自信的表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