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赛车 > 正文

巴里切罗有个“中国家人” 球迷因F1步入殿堂

2010年04月08日19:19新民晚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巴里切罗有个“中国家人” 球迷因F1步入殿堂

每个车迷都能说出与F1的情缘故事

落户上海整整七个年头,F1中国大奖赛已成为申城的招牌赛事。七年时光,也让不少上海人对这项运动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从陌生到熟悉,从外行到专家,他们中的不少人与赛车结缘。走近这些“最车迷”,听他们讲述与赛车不得不说的故事。

巴里切罗的“中国家人”

也许,对大多数的女车迷而言,看F1与其说是看比赛,不如说是看人。

有人说,褚灵是车迷中最疯狂的,也有人说她是最幸运的。从2006年起,她的积蓄和年假就全部贡献给了F1,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巴西车手巴里切罗。为了追随偶像,她自掏腰包,先后去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摩纳哥现场观赛。而为了与偶像能更流畅交流,她甚至还去上了葡萄牙语班,学起了葡萄牙语。而她的努力无疑也为她带来了回报。偶像巴里切罗已记住了这名热情的中国粉丝,每次来中国参赛,都不忘为她准备一份小礼物,会亲昵地搂着褚灵给人介绍:“这是我的中国家人。”会在网络上跟她聊天交流,这样的待遇让褚灵从粉丝晋级到了朋友。

观战照片收进车王传记

和褚灵不同,崔晶晶的幸运更带着偶然性。

2006年的上赛场,她和朋友去现场观赛,亲眼见证车王在退役前的最后一场胜利。崔晶晶欢呼雀跃、喜极而泣,无意间成了外国记者相机里的“模特儿”。而这张照片甚至被收录进德国《图片报》为舒马赫出版的传记。而直到半年后,崔晶晶委托朋友千里迢迢从德国寄来车王传记,才刚刚看到。翻开书,自己的照片出现在偶像传记中,这种幸运也许没几个车迷能比得上了。

从车迷到赛事解说嘉宾

说起王维昕,许多车迷应该都不陌生。在五星体育F1现场转播中,他与李兵搭档,担任赛事解说嘉宾。从1988年初次接触F1,按照结婚年数来算,他与F1的情缘都快赶上银婚标准。对他而言,对于F1的执著与热情似乎也变成了类似日常柴米油盐那样再自然不过的生活习惯了。

他记得,在最早的时候,国内还没有赛事转播,观众所能获得的F1资讯仅仅只有每一站10分钟左右的赛事精华。而就这10分钟的片断,还不是在比赛后立刻就能看到的,常常要在比赛结束后的两个月后才能有幸目睹。经常是,年度总冠军已经决出,而他们还在为着欧洲某站的结果心情激动。为了不错过起初只在深夜时段播放的F1赛事集锦,王维昕常常熬夜等候。

本次参加“最车迷”的评选,他的申请文字写得最长,也最有文采。将自己比作F1电视蛮荒年代里的“鲁宾逊”,22年对F1的持续热爱让他感慨,也更珍惜赛车带来的快乐。

车友一句玩笑话竟成真

她在论坛里的昵称叫火红法拉利,她说,自己始终最爱那抹耀眼的红,那也是爱情的颜色。

2004年冬,男友的不辞而别曾让杨晓华陷入人生的低谷。把自己封闭起来,那时的她只想做一只作茧自缚的毛毛虫。生活中,唯一的快乐来自赛车。这个持续了多年的爱好让她至少在周末,还能对着电视大叫大笑,感觉自己有了点温度。

2005年初,杨晓华无意间得知了OURF1这个网络社区。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网络上交流F1,她渐渐忘记了失恋带来的痛苦。因F1结缘,她的爱情也在赛车轰鸣中悄悄降临。在一次网友聚会上,杨晓华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相同的兴趣爱好让两人一见如故,也让杨晓华渐渐打开心扉,找回了失落的自己。相识、相知、相恋,最终,两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最有趣的是在2007年,和几个车迷朋友一起蹲点守候明星车手时,一位朋友半开玩笑地调侃杨晓华:“如果你们以后有了孩子,男孩就叫蹲蹲,女孩就叫点点,如果是一男一女就正好凑成蹲点。”大家哄堂大笑。没想到,这玩笑却一语成真。如今,杨晓华3岁的儿子“蹲蹲”在父母有意识的培养下,成为最小的F1车迷。现在“蹲蹲”刚学会说话,就已经能奶声奶气地看着电视,报出车队名字了。

本报记者厉苒苒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edwinchen]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